wan玩得好手游 » 单机游戏 » 【领动推荐】任何学习都是有意义的,而STEAM创客

【领动推荐】任何学习都是有意义的,而STEAM创客

来源:互联网 编辑:wan玩得好手游小编 更新:2024-03-23 16:39:24 人气:

STEAM教育兴起于美国,近几年在中国大热,但它到底对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很少有人能给出字面以外的答案。中国学生原本在理工科上就有一定优势,提倡STEAM等同于“学好数理化”的回潮吗?参与创建上海交大附中STEAM实验室的彭禹老师,在谈到中国版STEAM定义的时候,提出两方面的要义,一是跨学科能力,二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2月6日,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将科学课程调整为一年级就要开始上的必修课。在STEAM越来越受关注的同时,争议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而这些争议的源头,是到底该如何定义STEAM。

微课第54讲,邀请到上海交大附中STEAM实验中心创始人之一彭禹,为大家细致讲解STEAM在中外定义中的差别,及其缘起和争议。


STEAM实验中心(RDC)是一个由交大附中的师生共同创造、运作的综合性学习联合体。基于这个实验中心,彭禹和他的同事们在尝试着科学类的创新教育。在他们的指导下,STEAM实验中心的学生们参加过多次科技领域的世界级角逐,成绩斐然。

在微课讲座中,彭老师从两方面对STEAM教育给出建议:

  • 作为学习者,孩子该从什么角度开始STEAM学习;

  •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STEAM资源,如何提供。

最后,他给了学生和家长一个实用性的科学学习的框架,告诉大家如果走出标化考试,孩子们到底该如何科学地学习和思考。

STEAM教育,永远从发掘学生的可能性开始

微课一开始,彭老师讲了一个十多年前从他的师父那里听来的未经考证的小故事。

据说上世纪90年代,与上海中学齐名的老牌学校扬州中学,调来了一位新校长。学校里一位资历非常深的特级教师带着新校长参观学校,并且把往届优秀学生的照片指给校长看,告诉他如今有些已经成为了院士,他们都获得了怎样的成就,等等。

参观完学校,特级教师问校长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呢?校长说:“扬州中学果然是一所非常有历史的老学校。”

特级教师说:“我想跟您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您要知道,这个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比你我要聪明。您对这些学生,要常怀着敬畏之心。”

彭老师说,这是他首先要提出的主张。

“我们对待孩子时,要心怀敬畏之心。他们未来的成就,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能性,是注定要超过你我的。当我们对他们指手画脚的时候,告诉他们应该做这个,不应该做那个的时候,可能我们应该去想一想,我们有这个资格吗?如果开始去思考这个问题,教育这件事,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大半。”


以下为彭禹老师的微课文字实录:

中国版STEAM是什么?

我几年前进入到STEAM领域的时候,能够找到的对STEAM讨论的中文资料非常少。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读美国人是怎么描述STEAM的。

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几乎所有美国人在提出STEAM的时候他最多去解释一下STEAM每个字母代表什么,看起来似乎等于什么都没说。

我就在想,美国人说的STEAM教育不就是理工科教育吗?

我又去看美国的政府文件,越看越觉得STEAM在美国并不是指某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而是指理工科自己。所以我一度想把STEAM翻译成理工科,或者翻译成新理工科,因为它里面可能包含一些新的东西。

最终,我觉得如果我们一定要翻译美国人所指的STEAM教育,最贴近的应该是指理工农医,包含物理、数学、农科、医科。在中国的学科分类里,理工农医,是一个单独的类别,是不包含商法、人文、社会科学等等的。

那么现在,美国人讲的STEAM,就是注重全科教育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困惑,这不是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吗?很多人认为,STEAM指的是确定的综合性科目,或者是在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目之外,还有一个新的学科叫STEAM。


然而,STEAM领域的论文我看了大概也有几百篇了,就我的视线所及,并不存在一个新的、独立的、叫做STEAM的学科。

中国版定义是今年二月份才在小学科学课本里第一次被提出来。我们现在中国版的定义有两个要点:

  • 应该是跨学科的;

  • 要解决真实问题。

也就是说,STEAM是通过一种综合性、研究性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


看中美教育差异

回到我们交大附中的STEAM实验中心,我常常会想到学校里的数学物理化学,但我们暂时还不能向概念告别,再回到刚才的STEAM定义问题。

生物劳技信息课是不是STEAM呢?机器人竞赛生物社团是不是STEAM呢?

在国内许多对STEAM的描述里,我们似乎是把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物理等课程排除在外的,我们用跨学科作为STEAM定义的一个部分。但是如果我们回到争论和分歧的原发地美国来看的话,其实这些都是STEAM,不管是单科的还是综合的。

如果STEAM教育意味着理工农医中任何一个单科或者任意组合的教育的话,我们会觉得,中国的孩子在单一的理科科目上是有着坚实基础的。为什么在科技创新领域和美国相比,感觉还是落后了一步呢?中美教育的差异到底在哪里?中国的教育从美国的教育可以学到些什么?

在这里我想给各位分享两段视频:

第一个视频是我们交大附中的蓝动力机器人社同学们做的一个机器人,马上要参加角逐。它的任务包含收集地上的小球,把球射进指定的框内等。这台机器是同学们过年之前开始做的,差不多做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机器是否能够代表中国中学生在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准,在角逐结果出来之前我们无法确切地得知。但据我所知,应该是差不多的。

第二个视频是美国的。如果今年我们角逐顺利的话,我们可能有机会去美国和这一台机器进行角逐。这个视频没有任何的快进处理,画面都是正常速度播放的。

我们要在这两个视频里看出来什么?我们的队伍不行?我们的机器不行?我们跟美国有巨大的差距?并不是。我只是在想,对于STEM这件事,我们需要多想一点。有些答案不是那么快就可以得到的。


好比说去年,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似乎我们的数学教育非常地领先。我们看了上面两个视频后,又会有一种感觉,我们的工程教育是落后的,我们的动手能力是弱一些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动手能力。这是我最常听到的一种说法。

大家仔细看第一个视频,你们真的觉得交大附中的同学动手能力弱吗?如果我们希望在几年之后,同学们可以一步一步攀升到第二个视频里那样的水准的话,我们缺少的真的是动手能力吗?

我们想想看机器的这个动作里包含了多少东西。我们需要有一套计算机的算法,来控制探头。通过一个探头、若干传感器,来使这个机器可以判断自己的位置等等。而且我们需要足够的物理学知识,来计算机器要做多大功率的输出,使这个球合理受力,并且形成一个好的弹道,投入篮筐。如果我们分开来看,它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它需要在每一个单独的领域,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并不是用所谓的综合、动手能力这样的词可以概括的。我们可以问自己,孩子们在目前学校里的数学、物理这些单一科目上已经掌握到的知识,可以直接通过一个综合来达到那样高的水准吗?我认为并非如此,那是在每一个单独路径里都有了一个深度,然后再来谈综合的结果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单科的学习,而靠很多很浅的东西结合起来,是无法综合出一个有深度的东西的。当然,综合能力的确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是比较哪个比哪个重要的问题,而是我们该如何向深度迈进的问题。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这也是在教育当中,我们一直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向深度迈进的第一步,可能就是走出标化考试。

走出标化考试,我们该怎样满足孩子的学习诉求?

标化考试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渴望于通过STEAM去补足一些东西?当我们说传统教育或者非STEAM教育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标化考试就像一个盒子,有一个限定的范围。有一些叫考纲或者课程标准的东西在限定着我们。这些标准在告诉我们:盒子以内的东西是有用的,学好这些就够了。而盒子以外的东西是无用的。并不是说标化考试就是错的,只是说,它是一个限定范围的学习。那么当孩子不再满足于规定范围内的知识的时候,他们该怎样去学习?我们该怎样引导?

真的有所谓的STEAM或者非STEAM的东西吗?我认为是没有的。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到底应该如何教育。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思考,如果我们走出标化考试,怎样满足孩子的学习诉求?是要以学术的方式还是非学术的方式去满足他?

我在准备今天晚上的内容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这张图。这张图叫做homunculus。它是中世纪的一个传说。

中世纪的时候,那些前现代化学家的前辈们,也就是炼金术士,说他们相信可以在烧瓶内通过炼金的方法培育出一个婴儿来。这个婴儿可以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包含使人长生不老。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带有象征意味的画面。

可能我说了那么多,大家对STEAM还是很疑惑。为什么会疑惑呢?是因为除了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一个对STEAM的定义之外,回到STEAM的源头上,会发现STEAM教育并不存在一个就其教育模式上的定义。

STEAM并不是指一个教育的形式,而是指具体的知识的部分,也就是理工农医。

所以要当心的是,当我们讲STEAM教育的时候,它就好像是烧瓶里的被刻意制造出的婴儿,每一方都在试图赋予STEAM一个含义。

这个比方还可以有更深的内涵。我们再进一步想,在我们的教育环境里,无分中外,当一个小孩开始学习时,它就好像变成了一个烧瓶里的homunclus。每一个人都想去炼制它,每一个人都想让他依照自己的意愿生长。这是近乎本能的东西,但我并不认为所谓的本能就是对的。

课程标准代表的是国家的意志,代表着这个国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的东西。我们知道资本在教育市场里非常活跃,资本有自己的需求,资本需求最大的利益化,那么它希望提供给孩子的是什么?是标准化的、可以大批量复制的、可以不断再现的教育产品。

父母希望的可能是孩子拥有健康的平和平静的波澜不惊的命运,当然也希望通过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资源后,他们可以变得强大。

那么在这个比方当中,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孩子并不是我们的炼金术产品,他们是独立的人,重要的不是我们的需求,重要的是他们。因此我们需要回到问题真正的原点,孩子要的是什么?


孩子需要什么?

任何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另外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带有隐喻意味的图片。这个画面出自一部科幻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它说的是一枚核弹突然变成一只鲸鱼,另一枚核弹变成了一盆花。这枚本在天空中飞着的突然变成了鲸鱼的核弹随后问了几个非常经典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在这儿?我要去哪?

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们可能真的得问一问。

如果我们把STEAM这个被赋予了太多不同彩的概念拿掉,可能可以回到真正的问题上,就是教育。我们可以想象,就像核弹变成鲸鱼那样,或者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变成那个受教育的人,去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代,我们来问自己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想怎样。

这些问题会使我们更加多地理解到相对应年龄的小孩他们可能面临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饰演的角是什么。也许我们会明白,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们需要什么?这就回到了我们最初提到的问题,就是我以为教育者是对孩子有敬畏之心的。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意味着你如果要学习任何的技术或者任何的知识,都是有途径的。这是不管是父母还是教育者,可以尝试着在一个新的领域去转变自己的教育角和身份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做STEAM这件事,而且我相信,各位家长也都可以做这件事。

如果你的孩子想学一样你不会的东西,你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做到这件事,那么教育的问题又发生转变了。就是作为教育者,可能我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教授受教育者什么,因为这个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手段完成,那么我们可以提供的是什么?或者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一个学习者需要什么?

他需要知识,但并不一定通老师来获得。他可以通过网络、书本等很多其他的途径来获得。那么他需要从教育者身上获得的是什么?

首先,他需要有人来认可他。当他向前走的时候,要有人承认,他走的是对的。告诉他,他这样去学习,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是教育的问题所在,或者说我们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我见过太多当我们的同学去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会有人告诉他,你现在不应该学这个,你将来会学到的。你现在不应该做这个,你将来会做的。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不断地试图用言语或者方法把他们放在一个盒子里,告诉他应该学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替你验证过这些是平安的。这可能才是问题。

对于一个学习者,他不需要有人告诉他你的学习是不对的。他需要有人告诉他,你任何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任何学习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完成了他们自我的更新。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两个视频,难道交大附中的孩子做得没有美国178队的好?美国178队应该是在NASA实验室,借助NASA的设备,以及借助NASA的背后技术支持完成的。

这件事难道很丢人吗?我觉得并不丢人。因为同学自己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学习。他们的机器呈现出的是他们学习抵达的最远边界。学习自己就是正确的。有机会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的人不应当为此感到羞耻。没有获得那么多学习机会的人不应因此感到不公,而应该思考:我如何去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更多的学习机会如何获得?教育者要怎么做?这里我要提到一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杜威,他是教育家也是哲学家。他有一本名著叫《民本主义与教育》。在这本书里他谈到教育的素质时,提出了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叫传递,第二个关键词叫自新。杜威在这本书的第一段就提到,通过传递,实现自新。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在于生命可以完成自己的新陈代谢,也就是可以不断的自新的。这是生命的需求,也是教育可以去赋予的。第三个是社会

社会意味着什么?一个正在学习的学习者,常常面临一个问题是,他是孤独的。当他开始思考的时候,他会发现,可以与他交流的同伴变少了。我们需要有一些方法,把这些孤独的同学链接起来。机器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他把喜欢机器人的同学联结起来了。

对于其他同学,例如说他不喜欢机器人,喜欢生物怎么办呢?这是我们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十几岁的学习者,他在这方面可能是不够强大的。他并不知道怎样去面对那种孤独感。当一个高一的学生,开始对宇宙星空有兴趣的时候,他该怎么办呢?如果他想再朝这个领域进一步的时候,他该做什么呢?如果他一天天的发现在他最喜欢的领域里,他的同学们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

这是教育者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教育中的真问题。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要去给孩子创造这样的联结。要让孩子们形成一个“社会”。什么是社会?社会就是人与人的联结,使得不同快乐喜爱不同领域的人可以在一起交流碰撞。当他们一起碰撞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也可以鼓励和支持他们往更多的领域去尝试,去寻找自己喜欢什么,发现自己不喜欢什么,这是教育自己很重要的一个目的。

我们通过教育和学习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回想我们这一代人,包含现在的孩子们,当我们要决定我们一生的职业时却发现我们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这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让孩子们去试,去体验。所以我们要创造这种社会联结,创造学术化的体验,我认为这才是同学们需要的。教育者饰演的是孩子们学习上的支持者,我们做这些已经足够了。

领动科教,专注3-16周岁青少年机器人和编程教育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动手能力.......


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


在未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领引科技动创未来 点击了解我们

往期精彩回顾
【领动教师风采】带着微笑去爱,微笑没有对手
【领动培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领动成长记录】兴趣是一种动力,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飞跃
扫码关注,2019”猪”事顺利


欢迎玩家到【 wan玩得好手游】查看最新变态版手游攻略,只需要在百度输入【 wan玩得好手游】就可以浏览最新上线送满vip的变态手游攻略了,更多有关手游的攻略和资讯,敬请关注玩得好手游网!

标签: 【领动推荐】任何学习都是有意义的,而STEAM创客
玩得好手游为玩家们提供非常多最新好玩的手游下载,热门的手机app下载,常用安卓应用软件下载,热门手游排行榜发现更多好游戏,还为玩家推荐近期热门手游攻略,手游公益服。 简繁切换 繁體中文